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

林文傑新意識行銷課之二

 「我是對的,而你是錯的」

 

當你看到這句話,第一個念頭是不是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,或是至少多數時間不是這樣,自己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會根據事實、情境去理性分析的人?

 

總之,你想的是世界也許有許多這樣的人,但自己除外?

 

事實上,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,每個人都跟你一樣。

 

基本上我們的對於維繫自己自我感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,而這種自我感首先就是將自己與他人分開來看,然後開始做比較,為了讓我們日常生活順暢,我們會預設自己是對的,有自己一套行事作風、信仰、價值觀,在無意識、自動化的自認為是對的。

 

因此我們心中的潛台詞就是「我是對的,而你是錯的」,這就是我們生活中所有關係衝突的本質原因,若你能夠體認到根據自己狹隘的人生經驗、有限的知識、資訊的碎片、具有大量偏見的觀點,據此產生的念頭與思維其實非常有可能是錯的,才有可能保持開放的心胸、才有可能理解他人、才有可能看見事實、看見真實的世界。

 

反過來說,身為行銷人的你,正是要利用這一點,加強消費者自認自己的是對的。

 

當消費者看到你的產品或服務的時候,也許產生了想要購買的念頭,這時候看到新聞報導說這家公司業績好、看到其他人打了五顆星好評、看到知名人士也在使用…這些都會加強消費者認為自己的判斷正確無誤,因此充滿信心地按下購買按鈕,正如我們日常生活中,也會特別關注與我們想法相符的資訊,對於與我們想法不同的就會傾向略過。

 

身為朋友我希望你看見真實的世界,了解自己很有可能是錯的,身為行銷人,我會拿出許多資料跟你說「對,你是對的」。

 

 

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

林文傑的新意識行銷課之一

 

    「我」是一場持久且頑固的幻象,你剛出生的時候並沒有自我感覺,你與這世間萬物是一體的並無 分別,直到有一天父母以你的名字呼喚你,而你忽然領悟到這個名字是你的。

以我自己為例,當父母以「林文傑」呼喚我的時候,我領悟到林文傑就是「我」,此時我與世界產生了分別,即林文傑與世界,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,由名字延伸出第一個「我的」概念,「我的名字」一個身分認同被建立起來,我=林文傑,我開始將玩具視為我的玩具,而這個玩具也成為我的一部分,我=林文傑=玩具,因此當有其他小朋友搶走我手中玩具的時候,我會感到憤怒與痛苦,雖然玩具不值錢,但是我在玩具上附加的自我認同則是無價的。

現在你可以想想將「玩具」換成有形的房子、車子、衣服、父母、妻子等等,或是無形的思維、信念、想法、念頭等等,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你的=你的身分認同、自我感的一部份,也因此隨著年齡增長,我們總想要更多的東西建立我們想像中的自己,維護既有的東西,所謂的受傷與痛苦、憤努與忌妒等都是因為我們執著於一個想像中的自我。

「林文傑」只是三個中文字,有許許多多的人也用這三個字做一個方便稱呼的名字,因此林文傑並不能代表真實的我,同樣的所有建立在「林文傑的」有形與無形的東西也不可能=我。

而行銷工作反而是作為一種加強消費者自我認同的技術,行銷的目的在於創造一個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幻象,讓消費者認為自己很重要,需要這個、需要那個來表現、維持、加強自我感,在行銷當中我們細分消費族群,並不是細分生理或是個性,而是針對該消費者對於建立自我認同過程的脈絡,類似的成長環境、社會文化,可以統計出有類似自我認同需求的群體,以此來細分市場與建立特定品牌。

「我」是一個幻覺,讓「我」得以存在的空間才是真實,你是作為一個「生命」存在與這世界上其他生命並無二致,你是一個讓「我」得以在世間演出的舞台,而行銷是提供這個「我」演員所需的演出道具、場景、髮妝、音樂…,作為行銷工作者,我希望你們這些演員都不要醒來,繼續演出屬於自我幻象的戲劇,但作為你的朋友,我希望你看見真實。看見真實的你。

林文傑2024/1/24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amMarketers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